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数字公民意识:引领全社会走向数字时代的关键

数字公民意识:引领全社会走向数字时代的关键

admin2年前 (2023-08-22)行业资讯1951

当今,虚实同构的公共空间和数字生活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身份多元、无限流动、匿名表达等自由体验,不少人渐渐滋生出乌托邦式的“网络自由主义”情怀,甚至不受约束地释放网络暴力。正是在此背景下,塑造数字公民意识被提上时代发展的重要议程,其核心议题包括三方面。


一是数字公民的社会承认。没有社会的普遍承认,就不可能形成全社会的数字公民意识氛围和文化环境。尽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国家积极制定了有关数字公民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政策文件,但很多时候,决策层和社会机构只把数字公民视作自然公民的数字化表现或者“替身”。同时,数字生活中的人们也没有对自身的数字公民身份形成充分的感知认同,没有对自身的数字关系、数字行为和数字权利义务拥有足够的理解体验。上述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共识性的数字公民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当前亟须包括政府、商业平台、技术公司、社会机构等在内的全社会力量认真对待数字公民的身份和价值,积极塑造社会成员的数字公民意识,助推社会成员践行数字公民的使命和责任。


二是数字公民的数字法治观念。数字法治观念是数字公民意识的文化基础,它具体包括:(1)理性自由观念。数字化生存既带有私人属性也带有公共属性,而数字空间(如元宇宙)中的多重人格使“人性中善的一面可以被激发,恶的一面同样也可以被放大”。因此,数字公民要恪守数字文明的底线,形成理性自律的数字人格,自觉守法遵规,共同抑制网络暴力等不良现象。(2)数字规则意识。数字公民在与数字政府、数字司法、商业平台,以及其他数字公民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既要有积极的数字权利信念和价值追求,也要有良好的义务意识和守法精神,要善于通过数字方式、法律规则和技术规则来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有效实现数字监督、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3)数字信用观念。与工商业社会生活相比,数字生活的一个重大不同就是每人每天都会留下大量的“数字足迹”。这些足迹既是数字人格的表现,也是数字社会的信用基础。每个人只有保持可信的数字行为和数字交往,才能建立其作为数字公民的数字信用,促进形成共享主义的数字秩序。


三是数字公民的伦理精神。在现代法治框架中,自由主义公民观的基础是个人主义,共和主义公民观的基础是公共精神,社群主义公民观的基础是多元主义。但是,数字公民伦理立足于平台、数据和算法所产生的数字关系基础之上,呈现出一种数字主义公民观,其基础是平衡主义。数字公民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1)数字行政、数字司法、商业平台治理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数字监督和包容共治理念;(2)数据利用与信息权益保护的平衡主义理念;(3)维护数字平等和促进数字人权的数字正义理念等。


来源:北京日报丨作者:马长山(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数字法治研究院院长)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不可少的过程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不可少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外贸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外贸企业需要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转型 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转型可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若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和转型。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转型是企业实现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

数字化转型有哪些商机,比较有潜力

数字化转型有以下商机: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业务模式的创新: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带来业务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可以包括业务流程的优化、产品服务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蓝海项目,健康科技数字化产品有哪些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客户输入的词汇,分析当前市场,有需求的,而且竞争商家少的产品推荐列表:智能健康手环智能健康手环可以监测心率、睡眠、步数等个人健康数据,并且具有智能提醒、运动跟踪等功能,可以帮助人们更...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天津市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新闻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洪源介绍了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以及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关情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

浙江启动万人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数字经济注入新活力!

为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到2030年底,浙江将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工程应用领域,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1万人以上。浙江将采取“线上+线下”“理论+...